2016年台湾领导人选举——130511728祝亚兵
2016年台湾领导人选举
——130511728 祝亚兵
一、台湾领导人选举——候选人
朱立伦(1961年6月7日-),男,出生于台湾省桃园县,祖籍浙江省义乌市。学历纽约大学会计学博士。曾获美国艾森豪威尔杰出奖(2002年)。现为中国国民党党主席、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候选人。认同九二共识,主张与大陆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
蔡英文(1956年8月31日-),女,台湾省屏东县枋山乡枫港人,汉族客家人。台湾学者及政治人物,现任民主进步党主席、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民进党候选人。主张台独。
宋楚瑜(1942年3月16日-),男,祖籍湖南湘潭县,中国台湾政治人物。曾为中国国民党党员,是台湾省自1885年建省以来唯一的一届民选省长(1994年至1998年);后脱离中国国民党,创立亲民党并担任党主席(2000年至今)
二、选举形势——蓝绿大战
今年和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蓝绿阵营对比图。纵观蔡洪之决战,从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看,民进党目前运势鸿运当头,国民党运势则日薄西山,蔡得天时;蔡英文获党内一致拥戴,可赢得中间选民,得人和;国民党目前是台湾地区执政党,有微弱的地利优势,但美国可能倾向于支持蔡英文,只要大陆不强烈反对蔡,蔡洪可在地利方面基本持平。
历届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得票率
三、蔡英文当选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由于蔡英文不可能在胜选之后接受“九二共识”,除非能提出替代性的政策方针,对一个中国原则予以间接但明确的认可,否则蔡英文没有必要将她执政的重点,还继续放在两岸关系。从目前已有的政策信息判断,她不会琢磨于此,而且已未雨绸缪在进行新的准备,姑且可称她执政后的两岸政策为“冷和平”与“软作战”。
既然过去若干年中,两岸政治关系是开展两岸经济交流与确保两岸外交休兵的基础,一旦2016年之后,两岸政治关系的基础不复存在,蔡英文的大陆政策便不可避免必须指向三个方向:一是在经济上建立替代大陆的投资与贸易伙伴;二是在外交上建立替代邦交国的国际关系;三是处理台湾内部因为这些调整可能会带来的冲击。
第三点又可以分为两项。第一项,是多方沟通,仰赖外围组织,动员“市民参与”,掌握舆论主流,建立大家比较能接受的调整方案。第二项,是在意识形态上有所作为,封锁重新从大陆找机会的思路,以免春风吹又生,但求将台湾既有的中国元素与中国概念,作为台湾民主橱窗的展示品,并将中国意识封阻在橱窗中。
首先经济上的政策,蔡英文要找寻替代大陆的新伙伴是显而易见的,故她表示,将赓续之前李登辉到陈水扁就努力过的南向政策,这包括鼓励到东南亚与南亚找寻新机会。但是,蔡英文不至于阻挠商人往大陆走,或年轻人到大陆找寻工作机会。不过,为了有效让台湾从对大陆的依赖中摆脱,她的经济政策必须配合政治文化的改造。
对南向的目标国家,她的经济政策将配合文化与社会政策,使得台湾与其南向目标国家的文化血缘能更加交融,提升台湾的“华人性”,降低其中华性。对大陆台商与赴陆打工的移民,则透过政治教育,使得他们对自己犹如背叛台湾认同,产生内疚感,而愿意将在大陆的所得返台奉献,并在认同上保持对中国的警觉,对台独的支持,此之谓“愧疚经济学”。
外交上,她已经强调要采取积极和平政策,这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口号。后者的意思是,今后日本要积极有效地参与盟国在世界各地的军事行动。日本也将提升军事准备,以为对新责任的因应。蔡英文用了同样的口号,自然也是有此期许,以军事领域取代外交领域,完成与美国及日本更紧密的同盟情谊。低于军事层级但更强大的攻击,则是对藏独、疆独进行声援,以攻为守的替代方案。 不过,台湾要从军事上直接介入的可能颇低,但是加入盟军的军事装备生产线(轻武器、弹药、通信器材),提供后勤支援(加油补给、设备维修),参与情报与网络战等等方面,因为有语言的优势,颇可成为印度、越南、菲律宾、美国及日本,甚至海内外分裂主义面对解放军时的帮手。如果进一步在领海争议或对分裂主义上保持弹性,就更可以拉拢邻邦,更深刻的卷入国际政治,而这就堪称是一种“软作战”。这样争取来的军事安全伙伴,虽然可能给纳税人带来昂贵代价,但是跟过去透过经援友邦来购买外交相比,未必更昂贵,而且这样间接参与围堵中国的作为,足以确保两岸之间的“冷和平”局势,摧毁任何恢复两岸政治关系的主张,间接地更对大陆台商,制造政治压力与心理愧疚。
不论是经济南向或是间接为之的国际软作战,都必须在台湾内部取得支持。一方面,这些政策方向有助于维系两岸之间的敌我意识,二方面,更广泛与深刻的敌我认识,有助于巩固冷和平及软作战的政策正当性。所以台湾内部的政治论述,是蔡英文两岸政策的重要支架。
她已经对于如何取得内部支持成竹在胸,她称之为多元包容的政策。其中的重点之一,是要对曾经历内战,并且对大陆怀抱情感的老外省人,以及不至于与大陆为敌,且关心下一代如何维系中国认同的陆配阶层,予以某种生活上的关怀,记录他∕她们的生涯历史,从而确立多元包容的政策信用。与此同时,则在多元包容的框架下,将台湾社会所承接的中国元素,聚集在固定的脉络中,犹如供外界观赏民主橱窗,形成“中国化石”。
另一方面,借由多元包容的政策,鼓励另外一方,即以去中国化为职志的台独文化势力,掌握主流论述。换言之,就是以包容老外省人,来掩护“文化台独”。文化台独专擅垄断的正当性,恰恰建立在对中国元素的所谓包容政策上──既包容中国,就更必须包容台独。如此一来,与中国概念相关的社会文化势力,反而因毫无竞争力,而失去发声的管道与意志,除非他们愿意成为中国化石一般的被外界指指点点。
其结果,两岸之间的政治互动停顿,台湾依附在国际围堵中国的潮流中。蔡英文将在两岸之间尽量维持“平稳的疏离”,并在台湾内部,如火如荼地扎下反中反华的认同之根。蔡英文大陆政策方向上的一体两面,就是冷和平与软作战,而其政策之理念概可归纳出上述“华人性”、“愧疚经济”、“市民参与”、“中国化石”与“文化台独”五个支点,以及支持藏独、疆独的“台独替代”。
2015年11月“习马会”
四、如果蔡英文当选,大陆如何处理两岸关系?
一切还得看蔡英文会怎么做。大陆还是那句话,台湾的任何政党和个人,只要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我们都欢迎。如果蔡英文上台后继续拒不承认“九二共识”,那么包括海峡两会和两岸事务首长电话热线在内的沟通管道就会中断,两岸官方无法对话,也不能商讨签署新协议。至于两岸民间的经贸文化交流,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受影响。假设蔡英文推动法理“台独”,那么大陆的终极应对手段就是启动《反分裂国家法》,武力止“独”。当然,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出现,正如陈水扁所说“‘台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台湾任何人执政,都不至于疯狂到去触碰这条底线。
总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管岛内谁执政,大陆对台大政方针不会变,对各种变数,大陆都有应对之策。而不管蔡英文心里怎么想,绿营在“立法院”有多少席位,两岸和平发展大局已有坚实基础,不至于受到严重冲击。对两岸关系的未来,我们要有信心。过去两年的岛内政情变化,反映出台湾社会“恐中”情绪仍然深埋。这也是正常的,毕竟两岸问题是百年纠葛形成,从《马关条约》到日本殖民统治,从“二·二八”到国民党反共教育再到绿营“去中国化”,两岸心结之深之巨,不是过去这8年可完全解开,所以除了信心,我们还需要耐心。李光耀曾说,台湾多少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民调数字毫无意义,两岸终将统一,这是由两岸的实力对比决定的。大陆要处理好台湾问题,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的发展问题。当大陆强大到一定程度,对台湾有了足够吸引力,一切自然水到渠成。